轉載請注明出處。
市場研究
通快激光進入中國市場戰略分析
星之球科技 來源:http://www.laser568.com2015-07-14
我要評論(0 )
通快集團(TRUMPF;簡稱通快)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23年,當時只是間生產和銷售撓性軸的工廠。
通快集團(TRUMPF;簡稱“通快”)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23年,當時只是間生產和銷售撓性軸的工廠。自此以來,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通快已經發展成當今世界領先的生產技術公司之一。作為一家真正的高新技術公司,其目前擁有三大業務板塊:機床、激光技術和醫療技術。憑借對激光技術領域的持續探索,通快問鼎全球鈑金加工設備領域的冠軍。
通快公司創立于1923年,ChristianTrumpf先生和兩個合作伙伴開始在德國斯圖加特生產撓性軸,直到1957年,通快注冊了金屬板加工坐標導航系統的專利,而這正是激光設備數控系統發展的起點。1978年,公司時任董事長Berthold Leibinger先生,也就是現任CEO Nicola Leibinger-Kammüller女士的父親,從美國考察帶回了一件特殊的行李——1臺1千瓦的CO2激光器,并在第二年研制出了第一臺激光和步沖復合機床,激光源來自美國。直到1985年,通快制造出了自己的千瓦級CO2激光器,并開啟了在這個領域里源源不斷的發明和研究。
作為全球機床制造的領軍企業,近年來通快集團逐漸加大對中國的投資。通快集團重心逐漸轉向中國市場,并有望成為其第三大市場。通快逐漸加大中國化的進程到底是為了什么?
德國通快激光集團于2000年進駐太倉,當年創辦的第一家企業——通快金屬薄板制品(太倉)有限公司,主產鈑金機床所需的零部件;2005年,第二家企業——通快醫療設備(太倉)有限公司創立,主要生產的是手術臺、監護病床、無影燈等醫療設備;2007年,集團被越來越看好的中國市場和越來越發達的長三角經濟所吸引,創辦了第三家企業——通快機床(太倉)有限公司,把專業生產高科技、高精度、高檔次激光數控機床的核心技術搬到了中國。
通快金屬薄板制品(太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并于2004年3月通過TUV的ISO 9001:2000的資格認證。 在基于展示和應用中心的功能上,通快薄板制品(太倉)有限公司也對通快中國用戶提供最優良的服務,支持及培訓。同時與2006年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大陸區激光應用中心。 通快金屬薄板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以下服務: 普通鈑金加工、三維激光加工、鈑金配套廠、鈑金技術和技術培訓、部件生產加工、產品再設計與開發,與系統解決方案。
通快(中國)有限公司是通快集團下屬的五十多個子公司之一,自2000年開始在中國直接投資,目前在全中國設有29處分支機構以及銷售和服務網點。在太倉和東莞設有生產,激光應用中心,培訓設施以及鈑金示范加工廠。位于上海和東莞的物流中心以及保稅庫保證將備件在第一時間送達用戶處。目前已經在中國安裝的機床數量超過2000臺。通快在中國范圍內擁有450多名員工。
在2012年的早些時候,德國通快激光集團并購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案,一時在中國鍛壓機床行業被傳得沸沸揚揚。雖然最終的結果還沒有公布,但是通快集團對于此次并購顯得信心慢慢,同時也驗證了通快集團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2012年8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領德國企業代表訪華,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通快集團董事長Nicola 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興奮地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于裝備制造商如通快而言,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加之中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激勵,將引領中德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合作與共贏,而通快過往的經驗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就通快中國公司而言,2011年其業務增長超過了100%,營業收入達到15億元人民幣,中國成為了通快集團全球第三大市場。”
Nicola 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進一步強調了通快中國戰略的核心:"我們是一家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通快希望在中國建立長久合作關系,而不僅僅是短期盈利,我們在中國生產,是為了更貼近中國客戶,也為了我們共同的成功。中國非常有潛力成為我們最大的海外市場。"
其間,業內專家認為,Nicola 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對中國制造業市場的認識體現了德國中小企業在華投資戰略的轉變:德國企業家逐步淡化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而是將中國戰略作為德國企業全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通過共享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互補來實現戰略雙贏。這一投資戰略有利于加速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
我國宏觀調整工業發展,較之以往,工業制造的機床產品的工藝技術要求明顯提升,低端產品市場需求迅速減少,高檔數控機床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預計未來3-5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市場增長率將達到12%左右。
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的旺盛需求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7.4%。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持續投入,且力度加大,每年重大專項將帶動資金投入100億以上。不僅帶動了我國國產數控機床及其數控系統和相關功能部件的市場發展,也為國內數控系統生產廠商不斷發展自己的技術,擴大市場提供了極好的機遇。我國數控機床的發展將努力解決主機大而不強、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發展滯后、高檔數控機床關鍵技術差距大、產品質量穩定性不高、行業整體經濟效益差等問題,將培育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量化融合以及品牌建設等方面提升到戰略高度,實現工業總產值8000億元的目標。并力爭通過10-15年的時間,實現由機床工具生產大國向機床工具強國轉變,實現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在國內市場占有主導地位等一系列中長期目標。
2012年從出口額看,前十個月,金切機床出口額排名超過磨具磨料,位居第二,拍在首位的仍是切削工具。從出口增速看,各類產品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鑄造機械下降明顯,由曾一度位列各類產品出口增速之首降至第三位,增速為15.4%;增速排名前兩位的是成形機床和金切機床,分別為17.7%和16.1%。從結構看,金屬加工機床總體趨好,反應在出口量同比增長2%,而出口金額則同比增長16.6%,平均單價明顯提升。技術含量較高的數控金切機床出口同比增長28.3%,在金切機床出口額中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二,而四小機床(臺鉆、砂輪機、拋光機和鋸床)在金切機床出口額中占25%,同比減少4.1個百分點。
目前國際機床市場的規模20年間擴大一倍以上,2011年達860億美元左右。自世紀之交以來,機床消費額每年平均上漲近10%(以美元計),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亞洲,2011年國際機床產量的五分之三均流入該地區。而專家預計,2013年有關大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尤其是對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和電網擴展的投資。中國的工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進程加速,對高效的現代制造技術的需求隨之提高。前十個月我國機床工具產品累計進口同比增加2.1%,最近連續四個月增速均為正增長,可見,當前市場下行壓力對進口機床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國產機床工具產品較弱。
1~10月,加工中心、磨床、特種加工機床、車床、成形或沖壓機床位居各類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前五位。其中,加工中心進口4.2萬臺,價值47.4億美元,在金屬切削機床進口額中占比超過50%,在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中占41.3%。在進口的機床工具產品當中,以金額計算,七成來自日本、德國和中國臺灣,其中日本份額為38%,緊隨其后的是韓國、意大利、美國、瑞士、新加坡、西班牙和法國。
雖然機床工具市場普遍疲軟,但中高檔數控機床及相應配套產品未出現明顯下滑,非標、個性化產品需求呈現增長趨勢。航天、航空、軍工、IT等行業一些特殊、有針對性的產品需求未見減少,我國航空領域所需機床均要求具備高剛度、高精、高效等特點;汽車行業產品升級所帶來的固定資產投資逐步抬頭,如重型汽油機和柴油機汽車排放即將執行國四標準,汽車行業正面臨著新一輪的設備更新改造;鐵路和軌道交通領域開始向民營資本開放,資金將逐步到位;能源行業的西氣東輸方興未艾;核電項目的審批程序正在逐步恢復。國防軍工等重點用戶關鍵零件主要加工工序中,國產高端機床工具產品所占份額很小,并且相當部分都存在各種問題。國產機床目前僅有不足兩成的滿足能力,其余依賴進口。
來自國家公布的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至2015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將實現工業總產值8000億元,數控機床年產量超過25萬臺,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中國市場的巨大缺口讓此前早已撬開中國大門的老牌歐洲企業再次嗅到了商機。創辦于1924年的電動工具制造商德國metabo董事會主席Horst.W.Garbrecht對記者表示,公司將對位于上海的子公司進行規模化擴張,“子公司將輻射整個亞洲,除了產品開發和生產制造外,還負責直接與分布在亞洲的客戶進行結算。”2011年,通快中國公司業務增長達到100%,營業收入達到15億元人民幣,占通快集團全球收入的10%左右,并且已經成為通快集團全球第三大市場。通快方面預計,2012年通快中國公司能夠獲得15%~20%的增長。
對于今年的發展,通快公司董事長Nicola Leibinger-Kammuller表示,通快位于中國太倉的工廠二期擴建工程已經結束,即將投入使用,投資額達到1300萬歐元,占地2.4萬平方米。之前的一期投資額為1500萬歐元。Nicola還告訴記者,為了給以后的發展預留出空間,通快還在太倉工廠旁邊提前準備了一塊預留地。隨著“十二五”的到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市場將達到8000億元。而目前中國在高端機床方面仍依賴國外進口,其中德國就是主要的對象。德國通快激光集團作為全球工業激光及鈑金加工設備制造的領先企業,能夠為整個鈑金加工鏈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從最初的鈑金設計,到為每個加工環節提供最合適的機床產品,再到后續的技術咨詢,以及提供實現連貫協調高效的生產。主要產品包括高速數控沖床、激光切割機、折彎機、自動化單元、三維激光加工與焊接系統、激光打標機等。2012年12月在江蘇太倉舉辦的首屆通快技術博覽會上, 通快中國區總裁霍可林先生表示:“在2011/12財年,通快集團斬獲了 23.3 億歐元的銷售額,較之上一年度 20.2 億歐元的銷售額,增長約 15%。通快由此超越了在金融危機前所取得的最高銷售額紀錄。 "中國是我們最關鍵的市場之一,我們非常注重在中國的發展。面對中國產業升級的巨大發展空間,為不斷滿足用戶提升價值鏈的強烈需求,我們在中國本地為中國客戶全景呈現全球最前沿的鈑金制造解決方案和技術創新可謂勢在必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